如今商品上贴着防伪标签已司空见惯。刮开涂层后登录指定网站查询,显示该码为“首次查询”,或是直接显示为“真品”。其中有些标签指定的网站中,还带有“315”之类的字样。带有防伪标签的就一定是真品吗?不一定。
广告
商品件件有防伪标签
之前的电商打折促销活动中,北京市民小李购买了不少东西。大包小包寄到之后,小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其中不少东西上都贴着“刮涂层,输数字,查真伪”的标签。从几百元的数码用品,到几元一包的厨房用快干抹布,居然都贴着防伪标签。这类标签,小李之前也见过不少,“[敏感词]家电、数码产品常见这种标签,都是去指定官方网站查询。为了防止有人冒用标签上的防伪码,有些网站直接显示验证码代表的货物真假,有些官网显示此码已被查询的次数。如果是真品,肯定是显示第一次查询。” 可是,为什么连很便宜的商品上也都贴上防伪标签呢?他对这种验证方式产生了怀疑。
网上防伪标签几分钱一个
记者在电商网站上搜索“防伪标签”发现,目前此类物品分为多个品种,包括二维码防伪标识、镭射标签,还有小李说的这种刮涂层后到指定网站输入查询码的标签。而这种标签的价格,多个商家标明“1万枚180元”,平均每个才1.8分钱。记者与几家商户联系,他们均表示,这些标签的涂层[敏感词]一般为十多位的数字字母组成查询码,而查询码均可在标签上指定的网站查询真伪。有卖家坦言,他们并不知道买走标签的人会将它贴在何种商品上,“那就是人家的事儿了”。
通过卖家提供的样品图片,记者找到了多家防伪查询网站。这些网站的域名中常见“315”字样,而在网页里也都带有315字样的网站标识。于是,记者咨询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北京市消协确认这些网站是否属于消协。但工作人员均表示,从没办过此类防伪查询的业务,并且此业务不属于消协职能。有工作人员说,“315”目前也并不属于代表消协的专用称谓,只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代称。
商品真假和查询结果没联系
知情人士透露,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为不良商家制作假的防伪码,同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自己建立的查询网站,甚至查询或扫描有些假的防伪标识后可进入[敏感词]公司网站。商品的真假和查询的结果并没有必然联系,消费者不可以单纯认为通过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就能分辨真假。
对此,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律师认为,“如果制造假冒伪劣者使用这些标签,无疑标签制作者、查询网站都起到了为虎作伥的作用,相当于提供虚假证明”。也有律师表示,现行法律对此类服务并无更详细的规定,而这类服务也确实是部分生产企业、商户销售所为,“所以这种标签的使用,有待法律进一步完善”。